癌症基因風險檢測
癌症風險 連續40年國人頭號健康殺手
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民國110年10大死因以癌症居首,無情帶走5萬多條生命,並且連續40年位居第一名!
數據顯示,每4個人就有1人死於癌症,如不幸罹患必須面對長期治療身心痛楚,伴隨龐大的診療費用支出。對個人及家庭的影響真的不容輕忽。即便你有多好的經濟條件,面對癌症的威脅,有極大的機率無法買回健康。
2021國人十大死因 | |||
---|---|---|---|
排名 | 項目 | 死亡人數 | 占比 |
總計 | 184,172 | 100% | |
1 | 惡性腫瘤 | 51,656 | 28% |
2 | 心臟疾病 (高血壓性疾病除外) |
21,852 | 12% |
3 | 肺炎 | 13,549 | 7% |
4 | 腦血管疾病 | 12,182 | 7% |
5 | 糖尿病 | 11,450 | 6% |
6 | 高血壓性疾病 | 7,886 | 4% |
7 | 事故傷害 | 6,775 | 4% |
8 |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 6,238 | 3% |
9 | 腎炎、腎病症侯群及腎病變 | 5,470 | 3% |
10 |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 4,065 | 2% |
致病性基因 不可輕忽的遺傳性癌症風險
癌症帶來的健康風險與日俱增,死亡數不斷攀升
而癌症的致病成因很多,研究發現約有5-10%的癌症屬於遺傳性癌症,患者先天帶有與腫瘤抑制機制相關的致病性基因變異,使得細胞容易病變生成腫瘤,此基因突變可以傳給下一代,故其家族中可能會有多位成員罹患相同類型的癌症。
目前研究已知多種容易導致遺傳性癌症的基因,先天帶有這種致病性基因變異的人罹癌風險較正常人高
其餘90-95%的癌症為自發性或家族性癌症,與先天性帶有突變基因的遺傳性癌症不同,此類癌症可能因環境、飲食、生活作息、老化、壓力等多種因素共同相互作用而引起細胞癌化。
除了不良環境因素及生活習慣易導致癌症,若帶有相關基因變異也會使患病風險增加。
近年研究文獻發現,約3% 的正常台灣人其實帶有易癌基因變異,其中最常檢出的為大腸直腸癌、乳癌/卵巢癌。這些人及其家人未來罹癌的風險會比一般人更高。
癌症基因風險篩檢
-
訊聯基因(原名:創源)癌症基因風險檢測,可篩檢4大遺傳性癌症(乳癌、攝護腺癌、卵巢癌、大腸直腸癌)共檢測28基因,合計可偵測17項癌症或腫瘤症候群。
-
腫瘤症侯群包含視網母細胞瘤、神經纖維瘤、多發性內分泌腫瘤、威爾姆氏腫瘤、逢希伯-林道症侯群(先天性血管母細胞瘤)、結節性硬化症、甲狀腺髓質癌、多發性神經節瘤症侯群、大腸息肉症。
-
癌症基因風險檢測根據美國醫學遺傳學會(ACMG)的建議基因檢測,因這些基因與疾病相關性高、科學證據充足、有後續預防和醫療管理方案,檢測結果能幫助客戶達到更好的預防和治療成效。
-
由於癌症和基因的關聯性複雜,一種癌症可能受多個基因影響,也有可能一個基因同時會影響多種癌症發生風險。以STK11 基因為例,若發生基因變異會導致STK11蛋白質無法正常控制細胞分裂增生,除了易導致斑點狀色素沉澱於口、鼻、眼或手,也易生成息肉在腸胃道或其他部位,進而提高癌化風險。
-
想知道癌症基因風險檢測詳細的疾病列表,可直接點擊此連結:癌症檢測-癌症風險評估
※ 疾病成因十分複雜,此檢測針對ACMG國際醫學會建議關注之基因做風險評估,若結果無基因變異,仍需注意疾病的其他風險因子。
基因 | 症狀 | 統計發生風險 | |
---|---|---|---|
檢出變異者 | 未檢出變異者 | ||
STK11 | 大直腸癌 | 39% | 5% |
胃癌 | 29% | <1% | |
小腸癌 | 13% | <1% | |
乳癌 | 32-54% | 12.4% | |
卵巢癌 | 21% | 1.6% | |
子宮頸癌 | 10% | <1% | |
子宮癌 | 9% | 2.7% | |
胰臟癌 | 11-36% | 1.5% |
※上述風險值僅供參考
相較於一般僅針對基因少數特定位點的檢測,癌知因使用NGS次世代定序技術針對選定基因的全部外顯子位點進行分析,可一次偵測乳癌、卵巢癌、大腸直腸癌等多個遺傳性癌症相關基因,避免遺漏風險位點。
癌症基因風險篩檢適用對象
-
年滿18歲成年人
-
無定期健康檢查
-
欲了解自身是否有遺傳性癌症風險
-
家族有2人罹患同類型癌症
-
家族中有家人於50歲前罹患癌症
癌症基因風險篩檢流程
-
院所收檢SOP
-
填寫同意書
-
進行檢測分析
-
獲得檢測報告
訊聯癌症基因檢測優勢
-
國際認證實驗室
-
生物資訊分析團隊(協助服務國家單位/各大醫院/學術單位進行臨床研究)
-
遺傳諮詢服務(美國、台灣認證遺傳諮詢師以及台灣臨床遺傳醫師堅強團隊)
-
公司成立超過20年,超過150萬客戶肯定
訊聯基因 基因檢測+身體健檢,為健康雙重保障
訊聯基因康知因、癌症基因風險解析個人先天的心血管、遺傳性癌症相關疾病風險,搭配預知因解密營養攝取、運動、睡眠、用藥安全等健康生活要素,及早進行個人化精準健康管理,幫助您更有方向的預防疾病。
若您對檢測內容有興趣,想了解合作院所與檢測費用,歡迎直接撥打免付費客服專線0800-818-777,或是聯絡我們留下您的資訊,我們將請專人盡速與您聯繫,謝謝。
項目 | 檢測基因 (預知因、康癌知因等) |
一般健康檢查 (生化、理學檢查) |
內容 |
先天體質 |
SNP當下身體狀況 |
頻率 |
一生一次 |
定期檢查 |
目的 |
不一定有疾病或症狀 |
可能已經有疾病或症狀 |
相關檢測:
如果癌症檢測為高風險,後續我該怎麼做呢?
當在基因上屬於高風險族群時,可透過定期健康檢查了解自身的健康數值、改變生活習慣以及注意身體徵兆,都可協助遠離疾病上身。早期發現,早期的治療效果也比較好。
然而疾病發生之風險,會受各人健康狀態及家族病史影響,因此後續預防的醫療照護及生活習慣的預防建議會因人而異。建議客戶與專業臨床醫師諮詢後,依照醫師指示進行個人化疾病的預防或照護。
例如:一般台灣是50歲後才有2年一次免費大腸癌篩檢,有檢測出大腸瘜肉高風險的客戶,可和醫師討論是否提早進行篩檢,平常也要多注意良好的生活習慣(像是多高纖、少燒烤油炸食物,多運動),並自我檢視是否有相關症狀以及早就醫。
癌症基因風險篩檢問答
Q1: 癌症基因風險篩檢,一生需要檢測幾次呢?
A:人的基因不會輕易改變,癌症基因風險篩檢一生只要檢測一次,就能瞭解檢測的基因是否先天有容易致病的變異,作為個人生活和健檢規劃的參考。由於癌症相關的基因非常多,也可能受多個基因的交互影響,本檢測針對美國醫學遺傳學會(ACMG)指南建議的基因清單進行檢測,能幫助排除大部分的遺傳性癌症風險,但仍可能有罕見的基因變異存在。
Q2: 癌症基因檢測與癌症基因風險檢測有什麼不一樣?
項目 | 癌症基因檢測 | 癌症基因風險檢測 |
---|---|---|
適用對象 | 癌症患者 | 一般健康人 有癌症家族史者 |
檢測目的 | 癌症用藥治療 協助醫師幫助患者選擇正確的藥物,或者有效的治療方案 |
癌症預防 了解自身、家族與下一代的罹癌風險,幫助精準預防 |
檢測類型 | 癌症用藥伴隨式診斷 | 遺傳性癌症風險檢測 |
健保補助 | 癌症NGS檢測 | NA |
Q3:如果癌症檢測為低風險,是不是就沒有患病的機率?
A:代表偵測的特定基因沒有檢測出當下醫學文獻上已知致病或可能致病的變異位點,受檢的患病風險和一般人相近。
需注意的是,因疾病發生原因十分複雜,目前尚無單一檢測能100%檢測出所有的致病變異,且可能致病的原因也包含年齡、環境、生活習慣等後天因素,日常生活仍需注意少接觸致病風險因子。若有任何不適或症狀,仍需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Q4: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明年預計納入健保,請問NGS檢測能給予臨床醫師或病友什麼樣的幫助?
A: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是一種基因檢測技術,目前納入健保的項目是針對病友檢測是否有適合的標靶藥物,以幫助提高治療效果。
而對於未患病的健康人,可透過NGS檢測是否帶有易導致疾病的基因變異,及早警覺風險及早預防。美國醫學遺傳學會ACMG有公布建議檢測的基因項目,可透過早期介入醫療管理,有效降低發病率和嚴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