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肝用藥相關基因檢測
此檢測為創源生技與泰宗生技合作建立的「C型肝炎病毒NS5A胺基酸多型性之檢測服務平台」,使用高精準度檢驗方法,對治療C肝1b型患者口服新藥的病毒抗藥性進行評估。此檢測服務僅需採集病患2 ml(毫升)之血液,藉由分析患者血液中C型肝炎病毒之RNA序列,便能於3~5天內鑑別出病毒是否具有抗藥性。
C型肝炎
感染 C 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屬於 RNA 病毒,具有高度變異性,目前主要有六種不同基因型,其中 HCV-1 為大宗(約佔全球 50%以上),HCV-2~6 亦存在於各地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 2015年統計資料指出,C型肝炎病毒在全球的感染人數約1.5億人,與 B 肝帶原不同的是,僅少數 C 肝陽性帶原者的肝功能正常,「世界肝炎高峰會」於當年也發布<格拉斯哥宣言>,敦促各國應致力於預防、診斷、治療,並最終消除病毒型肝炎。
至今仍然無發使用效的疫苗提供 C 型肝炎的防治,且全球每年死亡人數高達 35 萬人,C型肝炎多是透過輸血或打針傳染,根據統計,台灣C型肝盛行率偏高,占4%,是少數超過3%的國家。大多數C 型肝炎初期感染者並無明顯徵狀,但其中約有 70-80%會演變成慢性肝炎,約 20-30%演變為肝硬化,2-3%患者形成肝癌,而肝癌在台灣癌症死亡原因中排名高居第二。因此,肝炎防治若能拉高治療人數、減少肝炎病患,將是代表國家健康與發展的重要指標。
用藥檢測與治療
傳統治療方式為施打長效型干擾素(Interferon),主要目的為降低病毒增生的能力,然而注射干擾素的患者僅 20-30%最後能達到無法檢測出 C 肝病毒的狀態,大致上療效僅約 50%,且療程結束停藥後病毒數量還是有可能增加。目前台灣主要 C 型肝炎標準療法為服用干擾素加 Ribavirin,療效雖然可以大幅提升,但對病患的副作用影響仍然存在,除了干擾素常見的副作用外,Ribavirin也會造成虛弱、貧血、腹痛、腹瀉、皮膚紅疹等副作用,因此病人在治癒率不高且身體不舒適下常停止甚至放棄治療。
近年來陸續已通過上市的新一代C型肝炎口服抗病毒藥物,主要機轉為C 型肝炎病毒蛋白?抑制劑,是當前治療的新趨勢,可有效降低副作用與提高治癒率。以目前台灣最多患病比例的C型肝炎1b型而言,臨床證明,患者使用食藥署核准的新一代C型肝炎口服抗病毒藥物後,治癒率可高達9成。但病毒中的NS5A胺基酸多型性會使病毒對此療法產生抗藥性,使療效降到僅4成。因此,藥物仿單中建議,臨床治療前,宜先進行C型肝炎病毒NS5A胺基酸多型性之檢測評估。
由於目前這些新一代C型肝炎口服抗病毒藥物的藥價仍相當昂貴,若能藉由病毒抗藥性檢測進行用藥前評估,除了滿足臨床的需求外,對患者而言,可在支付昂貴的藥價以前,可預先評估治癒率,避免無效的醫療費用支出及病情延誤。
本檢測未來可利用相同核心技術開發其他C型肝炎口服用藥相關基因檢測,建立更全面的用藥評估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