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P晶片小兒檢測
等待幫助的慢飛天使
因為遺傳、環境及許多不明原因,皆會影響孩子的發展,約有3-5%孩童會有先天性異常(包含外觀、智能等方面),而60-80%的智能障礙兒童沒有明顯病因,這些症狀可能是未察覺的染色體異常導致。
此外,WHO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有6-8%的兒童發展遲緩,在動作、認知、語言、情緒及人際適應表現比同年齡的兒童明顯落後,且男性發展遲緩率約為女性的2倍。2014年0~6歲人口約140萬,因此推估,台灣6歲以下兒童約4-7萬名兒童有先天性異常,約8-11萬名兒童有發展遲緩的現象。
對於發育遲緩兒童,早期治療能有效降低其障礙程度, 0-3歲是黃金療育期,平均效果是3歲後治療的10倍!
適用對象
小兒先天性異常等症狀,常是因為本身染色體異常造成該區域染色體過多或過少所致。若兒童有以下情形,可透過本檢測幫助釐清原因,針對病因給予完善醫療照顧。
-
智能障礙
-
發展遲緩
-
泛自閉症障礙
-
先天外觀異常/畸形
-
其他不明原因先天性異常
染色體異常導致多種疾病
小兒智力障礙、發育遲緩或先天性異常等症狀,常是因本身染色體異常,造成該區域基因過多或過少所致。
-
染色體數目異常:導致唐氏症、愛德華氏症、巴陶氏症…等。
-
染色體結構異常:包括缺失、擴增、轉位、倒轉…等。其中,染色體微片段異常,會導致小胖威力症、天使症、狄喬治氏症候群、威廉氏症、裘馨氏肌肉萎縮症…等。
染色體微片段(<5Mb)異常,受限於傳統技術限制,較不易被檢測出,因此需要靈敏性更好的晶片進行檢測,幫助醫生釐清造成孩子生長遲緩或發育異常的真正原因。
SNP晶片優勢
SNP晶片
成功率、靈敏性更高
-
SNP晶片為歐美廣泛使用之平台,靈敏性更好
-
許多國際研究報告顯示,SNP晶片較染色體核型分析的檢出率高
-
SNP晶片可以克服流產物質的細胞培養不易及檢出率低的問題
-
SNP晶片由電腦判讀減少人為疏忽
★歐美廣泛使用 |
|||
類別 |
染色體核型分析 |
SNP晶片 |
傳統aCGH晶片 |
解析度 |
低 |
高 |
中 |
檢測速度 |
慢 |
快 |
快 |
檢出率 |
低 |
高 |
中 |
準確度 |
低 |
高 |
高 |
成功率 |
低 |
高 |
高 |
染色體套數變異 (如唐氏症、愛德華氏症、巴陶氏症…等) |
○ |
○ |
○ |
染色體微片段異常所致疾病 (如小胖威利症、天使症、迪喬治氏症候群、威廉氏症、裘馨氏肌肉萎縮症…等) |
╳ |
○ |
○ |
單親二體症所致疾病(註1) (兩段染色體來自於同一親屬,如小胖威利症、天使症、貝克威斯-威德曼綜合症…等) |
╳ |
○ |
╳ |
全三倍體(46條染色體變69條) |
○ |
○ |
╳ |
平衡性轉位、倒轉 |
○ |
╳ |
╳ |
註1:不包括單親異二體症
國際文獻
國際醫學會推薦首選
美國兒科醫學會(AAP) 2014年建議:
對於全面發展遲緩(GDD) / 智能障礙(ID)患者,若診斷不明或沒有高度懷疑的特定臨床診斷時,逐步進行以下診斷評估流程:
個案皆應進行染色體晶片分析。包括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漿肉鹼蛋白及胺基酸分析,和尿液特定新陳代謝檢測,應考慮及包括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漿肉鹼蛋白及胺基酸分析,和尿液有機酸、葡萄胺聚糖、寡醣、嘌呤、嘧啶、GAA/肌酸代謝物。個案皆應進行X染色體脆折症檢測。
資料來源:Pediatrics 2014 Sep;134(3):e903-18
美國神經醫學會(AAN) 2013年建議:
當符合下列所有條件時,使用染色體晶片進行分析合理且有醫療上的必要性:
符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標準的發育遲緩/智力障礙(DD/ ID)或泛自閉症障礙(ASD)兒童依臨床需要檢測代謝疾病,選擇進行之生化檢測結果正常根據臨床或家族史選擇進行之特定基因檢測結果正常 (如:X染色體脆折症的FMR1基因分析)其檢測結果可能影響患者的臨床管理由經過訓練及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提供患者(或法定代理人)面對面遺傳諮詢,並獲其同意進行檢測。
資料來源: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2013). Link
國際標準細胞基因晶片聯盟(ISCA) 2010年發表聲明:
對於不明原因的發展遲緩/智能障礙、自閉症、多重先天性異常的基因檢測,相較於染色體核型分析的診斷率(約3%,不含唐氏症等染色體疾病案例),染色體晶片(CMA)可提供更高(15~20%)的診斷率。現有證據強烈支持以染色體晶片取代核型分析,作為不明原因的發展遲緩/智能障礙、自閉症、多重先天性異常的第一線基因檢測。
資料來源:Am J Hum Genet. 2010 May 14;86(5):749-64.
美國醫學遺傳學會(ACMG) 2010年建議:
1.染色體晶片(CMA)在下列情況應作為第一線檢測:
-
非已知症候群的多發性畸形
-
非症候群型的發育遲緩/智力低下
-
泛自閉症
2.對於檢測生長遲滯、語言發展延遲、及其他未有充分研究佐證之適應症的情況,建議需進一步做晶片檢測評估。
3.對於一些CMA檢出染色體不平衡的病例,建議進行適當的追蹤,包括用染色體核型分析/FISH進行確認、父母評估、臨床遺傳評估和諮詢。
資料來源:Genetics in Medicine (2010) 12, 742–745
臨床案例
病例001 |
![]() |
疾病名稱:小胖威利症Prader-Willi Syndrome |
|
病因: 來自父親的15號染色體基因缺損,或兩條15號染色體皆來自母親 |
|
症狀:
|
|
資料來源: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
|
圖片來源: http://medgen.genetics.utah.edu/photographs/diseases/high/420a.gif |
病例002 |
![]() |
疾病名稱:天使症 Angelman Syndrome |
|
病因: 來自母親的15號染色體基因缺損,或兩條15號染色體皆來自父親 |
|
症狀:
|
|
資料及圖片來源: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
欲進一步瞭解上述病症,請參考以下網站:
【罕見疾病一點通-普瑞德-威利症候群(小胖威利症)】
【罕見疾病一點通-天使症候群】
檢測流程
專業婦產科醫師、諮詢人員講解
填寫「SNP晶片小兒檢測」同意書
採集血液3-5c.c. (4℃冷藏保存)
專人送交檢體至創源生技中央實驗室進行檢測
出具報告,由醫師解說篩檢結果